共青团各市、县(自治县)委,省农垦、国资委、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团委,省农信社联合社团委,省直、洋浦、地质局、旅游团工委,海南军区政治部组织处,省武警、边防、消防总队政治部组织处,各银行团委,团省委各部室及下属单位:
现将《2011年海南共青团城乡战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共青团海南省委办公室
2011年3月23日
2011年海南共青团城乡战线工作要点
2011年海南共青团城乡战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团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和团省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一工程三行动”,深入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继续加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青年文明号服务国际旅游岛行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城乡青年为推动“十二五”规划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贡献力量。
一、继续加强重点领域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利用乡镇党委换届契机,重点抓好乡镇团委书记选配,力争推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兼任乡镇团委书记。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副书记、委员,组成9—15人左右的乡镇团的委员会;设计工作载体,建立工作机制,拓宽联系青年渠道,丰富工作资源。到年底,实现全省所有乡镇团委完成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动其发挥桥头堡作用。
2、推进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在总结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增强工作力量,拓宽联系青年渠道,全面开展团的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重点调整街道团组织领导班子,增配副书记和委员;完善街道团组织运行机制;设计街道团组织工作内容。加强对新任职街道团委负责人、委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把街道团组织打造成共青团城市战线的桥头堡。
3、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在2010年工作基础上,加强调研督导,积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力量,进一步扩大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团建覆盖面。加强对新建团组织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强化对新成立的“两新”团组织的联系和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2011年,力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团500家,新社会组织新增建团数50个,农民工聚集地新增建团数10个;重点推进旅游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争取实现涉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团建全覆盖。
4、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结合团中央台账系统,指导各地准确摸清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情况,不断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覆盖面。年底前,符合建团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率力争达到40%;不符合建团条件的,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扩大团的组织覆盖。与农业部门合作,通过支持农村青年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举办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青年负责人培训班。
5、巩固扩大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团的组织覆盖。2011年,实现省属、县(市)属国有企业和省内国有控股企业团组织全覆盖;及时调整和建设好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基层组织。继续探索和加强在有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年岗位能手等的单位中建立团组织,力争年底前实现团组织全覆盖。探索在进城务工青年中建立流动团组织,加强对流动团员的动态管理。
(第3、4、5项工作各市县相关目标任务参见与团省委签订的基层团组织建设“强活力工程”2011年责任书)
二、不断深化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1、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力争使小额贷款工作惠及更多青年。充分发挥农信社小额信贷项目部团委和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小额信贷员在推动小额贷款工作中的作用,推出并完善共青团“青年卡”功能,以“青年卡”为主要载体发放贷款。完善与农业银行合作的小额贷款工作推进机制,做好专业合作社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工作。争取与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签署小额贷款合作协议,拓宽青年小额贷款项目渠道。用好中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数据管理系统,加强数据核查分析和工作月报,协调推进各市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免息、贴息工作。到2011年底,实现全年发放小额贷款1亿元以上,直接受益青年10000人左右。
2、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深化与农业、就业、科技、扶贫等部门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更多的青年提供更好培训服务。重点与农业部门合作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农技知识培训工作。加强省商业学校等培训基地建设,突出订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后就业率。配合做好团中央开展的上海种都、美涂士等培训项目的相关组织工作。2011年与农业部门合作,对200名以上优秀农村青年开展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对142名基层青年农技人员开展异地知识更新培训,建设1个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与农业部门合作项目以团省委和省农业厅联合下发的文件为准)
3、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宣传和建设力度,严格质量控制,加强评估考核,重点抓好见习基地规范管理和见习人员的对接工作。督促各地加紧落实见习政策,每个见习基地至少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见习基地信息台账。筛选3—5个见习基地典型重点推进,协调其申请国家级见习基地。组织开展“见习面对面”等活动,营造社会支持见习、青年乐于见习的良好氛围。
(各市县青年小额贷款、订单培训、见习基地建设具体目标任务见附表)
4、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和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凝聚历年选树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创业成功的农村青年,拓展政策、信息、融资等渠道,帮助其壮大事业,示范带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力争3年内培养1万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动各市县全面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争取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支持,通过政策、资金、项目扶持等方式,支持以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和返乡青年为重点的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适时建立省、县(市)两级农村青年人才库。(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试点工作以团省委与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联合下发的通知为准)
5、海南青年创业平台工作。启动海南青年创业平台,联系整合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投融资机构等社会资源纳入平台服务系统,为创业青年提供咨询、投融资等相关服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带徒、基地孵化等办法,培育青年创业创新项目,培养青年创业创新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深化海南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此外,建立和完善海南青年创业项目库;加强同经济发达地区团组织及相关企业的联系,有计划地做好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挖掘和宣传青年创业典型。
三、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1、深化青年文明号品牌活动。宣扬推广“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内涵,设计开展主题活动,提升青年文明号品牌认知度。深入开展“千号共建,争创双百”行动,围绕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继续深化青年文明号百个“微笑窗口”和百名“微笑使者”争创活动;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旅游服务线”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涉旅青年文明号星级服务点,进一步推动我省国际旅游岛服务市场建设;拓展活动创建领域,继续巩固窗口行业、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重点建设工程等领域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积极联合相关行业部门,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
2、加强青年文明号管理监督。组织做好2010年度海南省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开展2012年度省级青年文明号预先申报工作和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宣传申报工作。继续对省级青年文明号进行摸底梳理和复核,对不符合创建标准的青年文明号集体进行整改或摘牌处理。统一规范重点窗口行业青年文明号单位的工作现场及相关视觉识别系统。建立青年文明号活动的交流机制,召开届别和片区研讨会,促进青年文明号创建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修改《海南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推动行业部门制定青年文明号创建标准,引导行业部门和各级团组织通过抽查、互检、聘请特约监督员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确保青年文明号的先进性。举办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培训班,指导各市县团委和各行业对本层级、本系统的青年文明号负责人进行培训。
四、扎实推进共青团城乡战线其他重点工作
1、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结合农业和农村科普活动,选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联合举办海南省第十一届“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广泛开展乡村青年才艺大赛、文体比赛及农村与农业科普等活动,活跃农村青年文化生活,推动乡村和谐文化建设。
2、保护母亲河行动。根据团中央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实际情况,以“保护生态文明 优化旅游环境”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企业节能减排青年攻坚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宣传教育、植树造林、保护绿化等活动,促进我省生态环境的改善。
3、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以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为主线,推动广大企业团组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引导青年职工不断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推动各级团委广泛开展技能竞赛。
附表:2011年海南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工作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