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青春 就这young |我校志愿者助力三亚市中小学校英语文化节

高校动态> 三亚学院 发布日期:2025-03-24

[打印] 字体: 分享到:阅读量:
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2025年3月15日,由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中教智识(海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三亚市第一中学协办的年度英语盛典圆满落幕。

活动以"运动世界""音乐文明""服饰美学""动物生态"四大主题为框架,通过沉浸式英语工坊、创意文化展演及跨国界对话等多元形式,青少年在运动中体验全球文化互动;通过音乐感知文明交融,在服饰艺术中解码文化符号,借由动物探秘深化生态责任认知。三亚学院17名志愿者全程提供支持。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441.jpg

四大核心话题深度实践

全球体育文化交流

学生通过英语演讲、视频纪录片、跨文化运动体验等形式,分享武术、冲浪、足球等运动背后的文化符号。

志愿者夏锦戎在此次活动中担任术语翻译官,协调跨国连线设备调试,解说中外运动规则差异。在他看来,英语文化节如一场知识与趣味交织的盛宴。体验异域风情,畅聊多元文化,让他明白语言是桥梁,打破隔阂,带他通往广阔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503.jpg

韵律对话

以“听见世界”为主题,开设苏格兰风笛、非洲鼓、古筝、印尼甘美兰等乐器工作坊,学生需用英语学习乐器历史、演奏技巧并参与即兴合奏。

活动高潮为“跨语言填词大赛”,学生为不同国家音乐片段创作英文歌词,用旋律串联起东西方文化共鸣。 

志愿者范海涵化身多语文化桥梁,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用英语为《茉莉花》旋律创作非洲鼓英文歌词。

他说:“参与2025年三亚市英语文化节的志愿服务,于我而言是一场难忘的经历。在活动中,我协助组织各项活动,从英语演讲比赛到戏剧表演,看到小选手们用流利英语自信表达,我深感震撼。不同国家的人们因英语汇聚,思想碰撞出火花,让我明白语言是连接世界的桥梁。这次志愿服务,让我收获成长,也让我更期待下一次传递温暖与知识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509.jpg

传统服饰与现代潮流

从汉服纹样英语解说到国潮设计思维工坊,学生以TED演讲、时装秀、手作体验等形式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服饰符号解码墙”,学生需用英语阐释马面裙“海水江崖纹”、黎族筒裙“蛙人图腾”等文化意象,并设计融合传统元素的现代服饰概念图。

志愿者成为文化符号传译者,用英语向外宾深度解析汉服“海水江崖纹”的“山河永固”寓意、黎族筒裙图腾的蛙神崇拜内涵。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服饰,将现代潮流引入服饰当中。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517.jpg

小小探险家

借助AR技术和英语科普动画,学生化身“国际生态研究员”,探索大熊猫、非洲象、亚马逊树蛙等动物的生存智慧。

活动设置“双语自然纪录片配音赛”,学生需为野生动物影像撰写并录制英文解说词,同时通过“濒危动物保护提案墙”,用英语发起环保倡议。

志愿者们作为科技护航员,维护AR动物识别设备流畅运行,带领孩子们探索生态的奥秘。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523.jpg


核心价值总结

四大话题以“探索-对话-创新-责任”为脉络,构建青少年全球素养培育新范式: 

1.体育精神无国界:用英语解码运动文化,让合作与竞技成为世界语言;

2.音乐律动链全球:以旋律打破认知壁垒,用创作传递文明共鸣;

3.美学传承有新声:贯通传统与现代,让文化符号在英语叙事中焕新;

4.生态守护共担当:用英语讲述生命故事,以科技赋能全球公民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53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4115441.jpg

三亚学院志愿者们在活动中突破语言壁垒,用英语自信诠释非遗与全球议题,激活文化自信与世界公民意识;同时以术语翻译官、文化协调员、技术护航者等多元角色深度赋能。

“翻译红树林保护倡议时,我意识到语言是守护文明的铠甲”;“孩子们将汉服云纹融入T恤设计时,我突然懂了何为文化传承的接力者”。

语言为舟,热爱为桨——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成为世界的解读者,让世界听见三亚声音。




编辑:三亚学院团委

编辑:三亚学院团委

上一篇:聚焦!三亚学院学子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