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自贸港青年夜校”已成为吉阳青年下班后的调味剂,在共青团三亚市委员会的指导下,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以“长效化开办、规范化运作、多元化服务”为目标,聚焦青年社群社交、灵活学习需要,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找准青年兴趣点和共振点,将夜校精心打造成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前沿阵地,积极构建青年充电赋能“生态圈”。
2024年青年夜校已开办4期,涵盖室内蹦极、爵士舞、基础美妆、现代化网络直播等14门课程,累计180节课,吸引2500名青年报名,近500名青年参与。
一 聚焦青年需求,打造育人大课堂
线上问卷调查。自青年夜校开展以来,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聚焦青年所需所想,采用“全面普发+精准问需”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青年意见,摸清青年“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干什么”,打造青年人喜欢的自贸港青年夜校。同时,针对课程体验、教师授课、课程质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不定期收集青年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为后续课程安排提供重要参考。
优化课程设置。为确保课程质量和服务水平,秉承“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理念,为青年量身打造文化艺术、健康运动、技能提升等多元化课程,立足青年思想引领,推出青年专属“夜间充电站”,并结合其业余时间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课程体系、内容、频次和时长,推行“一周两次”“一月完课”高效课程模式,让青年便于参加、乐于参与。
建强师资队伍。注重在青年中找帮手、在社会上挖资源。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夜校合作伙伴,持续壮大和优化师资队伍,在赋能青年学艺的同时扶持青年就业创业,不断提升夜校课程含金量,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为青年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 整合社会资源,强化服务大阵地
用好团属阵地。秉承公益性与普惠性原则,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统筹用好大社区团委、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精心为青年搭建技能提升、兴趣培养、交友互动多元化平台,进一步扩大夜校阵地覆盖面,为青年就近就便参与夜校学习提供保障。
拓展社会阵地。探索政企合作、共办共享新模式。依托青年友好型商场等社会资源,积极吸纳国有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加入青年夜校办学体系,联动楼宇商圈、学校及体育场馆等地,打造青年聚集“强磁场”。
三 加强管理创新,拓宽发展新路径
完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团中央《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规范学员招录、教学课程、反馈评价及师资遴选等全流程要素,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办学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加大宣传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青年夜校课程信息、活动预告等内容,让更多青年了解和走进青年夜校,不断提升青年夜校的知名度。累计发布20余篇文章,总阅读量达上万次。
延伸服务内容。主动适应青年发展新趋势,充分发挥团组织引领凝聚、联系服务青年工作职能,针对青年理论学习、技能提升、社交拓展等方面需求,常态化开展创业指导、交友联谊、非遗传承一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年在业余时间有新追求、好去处,切实提升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下一步,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将持续推动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工作,以“自贸港青年夜校”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服务青年的平台阵地,持续擦亮“青”字号品牌,让青年文化“活起来”,为青年在终身学习的路上,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