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市美兰区的一个社区文化广场上,12岁的阳阳曾是一个让人摇头叹息的孩子。父母离异后,他与弟弟跟随父亲生活,母亲偶尔回来探望。父亲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教,阳阳和弟弟逐渐养成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甚至在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优先选择用拳头解决问题。他的行为让邻居们感到无奈,也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渐行渐偏,陷入了行为失范与情感迷茫的困境。然而,这一切在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介入下,悄然发生了改变。
破冰:从拒绝到接纳
阳阳所在的社区——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南联社区,被推选为2024—2025年度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的落地实施社区,海口市龙华区乐助社会服务社是该项目的承接组织,社工们从阳阳最常活动的社区文化广场入手,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意手工制作、趣味运动会、社区清洁日等,这些活动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试图照亮阳阳内心的角落。
起初,阳阳和弟弟对社工的邀请充满了戒备,多次拒绝参与。但社工们并未放弃,而是用真诚和耐心一点点融化他们的心墙。终于,在一次手工活动中,阳阳犹豫片刻后,拉着弟弟走进了活动场地。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活动中,阳阳和弟弟带头捣乱,将手工材料扔得到处都是,甚至在比赛环节故意推搡其他孩子,场面一度陷入混乱。面对这种情况,社工没有急于批评,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发现,阳阳在捣乱时会偷偷观察周围人的反应,眼神中既有对关注的渴望,也有对规则的茫然。活动结束后,社工轻声询问阳阳的感受。他低着头,小声说:“我喜欢这些活动。”但当社工提出留下联系方式时,他却坚决拒绝,生怕社工会向父亲告状。这一刻,社工意识到,赢得阳阳的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蜕变:从冲突到和解
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阳阳与社工的关系逐渐破冰。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一次冲突中到来。阳阳未经允许拿走了小伙伴小峰的足球,结果不慎将球踢入草丛中找不到了。小峰又气又急,与阳阳争吵起来,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
社工迅速介入,将两人带到安静的角落。待他们情绪平复后,社工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分析了孩子们各自的行为:“阳阳,小峰的足球对他来说很重要,你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拿走玩,这让他很伤心。而且现在球丢了,他肯定更难过。我们要尊重别人的东西。”阳阳听着,渐渐低下了头。社工又对小峰说:“阳阳把球弄丢,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当然有错,他也知道错了。打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大家都受伤,对不对?”小峰点了点头。
在社工的引导下,阳阳和小峰最终握手言和。这一刻,阳阳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没有骂我。”
成长:从迷茫到担当
随着与社工关系的日益密切,阳阳开始正视自己的行为问题。当社工指出他乱扔垃圾、说脏话等不良习惯时,他不再抵触,而是认真反思。在一次社区清洁活动中,阳阳看到地上的垃圾,愣了一下,随后默默捡起扔进垃圾桶。社工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细节,立刻表扬了他:“阳阳,你做得真棒!这就是爱护环境的表现。”阳阳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更令人欣慰的是,后续的活动中阳阳主动提出想当志愿者。从那以后,每次活动他都早早到场,站在签到桌前为小伙伴们登记。活动中,当有孩子捣乱时,阳阳会主动上前提醒;活动结束后,他带领大家收拾场地,将桌椅摆放整齐,捡起地上的纸屑。他的身影忙碌而坚定,仿佛一只破茧成蝶的蝴蝶,在阳光下展翅飞翔。
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阳阳的成长之路。他从最初的孤独、迷茫和叛逆,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有担当。他在社区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与小伙伴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通过“伙伴计划”示范项目,阳阳不仅学会了正确的行为方式,还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阳阳的故事,是“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对重点青少年积极促进作用的生动缩影。它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他们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闪耀光芒。而“伙伴计划”示范项目,正是那片让星星发光的夜空。